《诗经》中有这么一段诗,可以称得上脍炙人口、妇孺皆知: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虽然这段诗的知名度颇高,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诗中提到的“木瓜”、“木桃”和“木李”都是哪些植物。这里的“木瓜”,是不是我们现在常吃的那种木瓜呢?下面就跟着笔者一起探寻“木瓜”的真面目吧!
木瓜:海棠依旧,花落无名
最近,有网友发现,身边一些绿化树上结出了硕大的果实。这些果实从夏天就开始出现了,但秋天果实慢慢变黄,加上树叶凋落,变得更加显眼了,引得好奇的网友们不停地拍照、发到网上询问。
其实,这正是《诗经》中提到的那种真正的木瓜!
而如果网友们能从春天开始仔细观察,很容易发现端倪:这些树在春天可是会开出满树繁花,红粉可爱——当时,我们都叫它海棠花!
人们喜闻乐见的海棠花,虽然都名为“海棠”,但细细数来共有四种。古人早就认识到了它们之间的不同,称有“海棠四品”。它们都是蔷薇科植物,是分在两个属里的四个不同的物种。
- 西府海棠:学名Malus × micromalus,苹果属中的一个杂交种
- 垂丝海棠:学名Malus halliana
- 贴梗海棠:中文正式名为皱皮木瓜,学名为Chaenomeles speciosa
- 木瓜海棠:中文正式名为毛叶木瓜,学名为 Chaenomeles cathayensis
真·木瓜的范围大致就可框定在蔷薇科木瓜海棠属里了。但是细究起来,学界对于《诗经》中的木瓜(以及后文提到的木桃和木李)究竟指哪些物种仍是有争议的。一般认为,木瓜即指皱皮木瓜,木桃即毛叶木瓜,木李在今天的中文正式名反而叫作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而中国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景观系教授潘富俊老师则认为,《诗经》中的木瓜现在还叫木瓜,木桃还是毛叶木瓜,木李则是蔷薇科榅桲属的榅桲(Cydonia oblonga)。
网友们最关心的问题,还是“能好怎”(能吃吗?好吃吗?怎么吃?)。然而古人的品味恐怕会让今人失望了。木瓜的果实闻着很香,虽然没毒能吃,吃起来却酸涩无比,且成熟的果实高度木质化,像嚼木头渣子——实在不好吃。如果你非要吃,挑选幼嫩的果实,水煮或者用糖腌渍一番,或许还是可以接受的。其实古人也不太喜欢吃木瓜,而是主要用于案头清供,闻闻木瓜的香气——当个纯天然香薰罢了。
番木瓜: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如今,到超市里买一个木瓜,或者在甜品店里点一份冰糖雪耳炖木瓜,都能品尝到一种香甜、柔软、多汁的水果。然而,此木瓜非彼木瓜!
这种植物的中文正式名是番木瓜(学名:Carica papaya)。与一众名字里带有“番”字的东西,比如番茄、番薯、番石榴、番荔枝一样,番木瓜也并非我们中国土生土长的植物。它原产于南美洲,约年三百前才被引入中国。番木瓜的美味顺利征服了中国人的胃,还被认为具有一定的食疗养生功效,不仅能作为水果被直接食用,还能出现在冰糖雪耳炖木瓜 、木瓜冰糖炖雪燕、木瓜猪骨汤、牛奶木瓜汁等众多“养生”的甜品和汤水里。
目前,番木瓜在我国南方的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均有栽培,在世界上各个热带和温暖的亚热带地区也有广泛种植,与香蕉和菠萝并称为热带三大草本果树,算是一种相当成功的农作物了。而这份成功,离不开先进的转基因技术。
上世纪60年代左右,全世界的番木瓜果农都不约而同地发现自家番木瓜的叶片扭曲,树干和叶柄上出现条纹状油渍或水渍,果实表面出现黄色的环状斑、变得畸形。番木瓜树得的这种病是由番木瓜环斑病毒引起的,它发病率高、传播快、危害重,全球番木瓜产业顿时岌岌可危。科研人员和农民们尝试了隔离病株、控制蚜虫、杂交育种等各种传统方法,都无法避免番木瓜染病而死的厄运。最终,科研人员尝试将病毒的衣壳蛋白编码基因转入番木瓜基因中,才培育出了抗病毒的番木瓜。我国也有自主培育的转基因抗病毒品种。目前,全世界90%以上的番木瓜是转基因抗病毒的。非转基因的番木瓜和转基因番木瓜品种相比起来,可以说是毫无竞争力,因此种植非转基因番木瓜的果农越发罕见了。鉴于番木瓜环斑病毒的危害,如果没有转基因技术,今天我们可能就没有番木瓜吃了。
而随着好吃的番木瓜备受青睐,传统的不好吃的木瓜就渐渐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被很多人所遗忘了。一个成功的外来物种,就这样在名字上实现了“鸠占鹊巢”!
结语
语言只要仍在被人使用着,便是活的,随着时代变迁,语言词汇的含义总会不断地改变,如同生命不断地新陈代谢。生活在今天的我们,知道词汇在当下的含义便已足够,但刨根问底,辨清古人所说的草木之名,不也是很有趣的事情吗?
如果您觉得本期内容不错,对您有所帮助,就请不要吝啬您的点赞、转发和评论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