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来临,天寒地冻,花木凋零,许多的动物都深居简出,有的干脆到温暖的地下深处去睡觉了。有的植物却依然精神抖擞,若无其事的伸出它们绿油油的叶子,好像严寒并没有来临。如松树、竹子、梅花这三位朋友欣欣向荣,一派生机。


松树和竹子是四季常青的,只有梅到了冬天才分外精神。三位朋友以松树为首。松树从南到北分布最广,竹子苗条潇洒,常年青绿,高挺不弯。梅与松竹不同,她冬天盛开鲜艳的花朵,发出清香,有着“雪里红梅”的奇景。岁寒三友松树、竹子和梅花都属于耐寒植物。在自然界中,有一些植物是不怕严寒侵袭的,植物体内的水有普通水和结合水两种。结合水按化学组成而言和普通水没有太大的区别,普通水的分子排列比较凌乱,可以到处流动,而结合水的分子却在植物组织周围排列得十分整齐,和植物组织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肯轻易分开,因此叫做结合水。普通水在0℃就开始结冰,但结合水却比普通水的结冰温度低得多。寒冷的冬天,植物体内减少的只是普通水,结合水的量却保持不变,这样结合水所占的比例反而提高了,结合水的结冰温度比普通水低,植物也就可以忍受更低的温度。



各式各样的植物抗冻力不同,耐冻植物都有休眠的特点,树木为了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每年都用沉睡的妙法来对付寒冬。处于休眠状态的植物抗寒能力强,植物休眠越深,抗寒能力越强。多年生植物进入休眠期后,体内的生理代谢活动并没停止,营养物质、酶的活性和内源激素都发生着变化。植物们会在身体中积蓄盐类物质和能变为糖的淀粉,盐类和含糖溶液有很强的抗寒能力。



树木生长要消耗养分,春夏时树木生长快,养分的消耗多于积累,抗冻力也弱。但是到了秋天就不同了,这时候白昼温度高,日照强,叶子的光合作用旺盛;夜间的气温低,树木生长缓慢,养分消耗少积累多。树木变得粗壮并木质化,树叶里合成了更多的脱落酸,这种植物激素被输送到植物枝梢的尖端和侧芽后,这些部位的新陈代谢会受到抑制,进入休眠状态,不再萌芽生长,植物也停止生长。植物的能量消耗减少,养分被积蓄起来,树木逐渐有了抵御寒冷的能力。有的树木也会采取“穿甲戴盔”的方法对抗严寒,如椿树、杏树等,会分泌出胶状物质以御寒防冻。


温度下降时白菜、萝卜等植物会通过糖化酶的作用,及时将体内的蛋白质和淀粉转化为糖分并溶于水,增加细胞液的浓度,那些含糖的体液即使在0℃以下也不会冻结,细胞组织就不易结冰了。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