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梅以来,南方稻区遭受连续强降雨,地势低洼区域水稻受灾严重,洪水淹过的水稻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其程度取决于淹水时间、水的深度、水温高低及水质和流速等综合因素。洪灾后面临高温高湿天气,水稻区应注意灾后及时恢复生产,及时补种并防止水稻病虫害大面积蔓延。种业江湖结合水稻生理特点及栽培管理技术,将水稻遭受洪涝灾害后的特点及其退水后的补救措施综述如下。

1、水稻涝害的主要症状

水稻虽然是耐涝作物,但是淹水深度也不能超过穗部,而且淹水时间越长危害也越重。在诸生育期中,以幼穗形成期到孕穗中期受涝危害最重,其次是开花期,其他生育时期一般受影响都较轻。

  1. 根系严重受损。水稻淹水后,土壤通气性变差,根系呼吸以无氧呼吸为主,根系生理功能发生异常,从而使根系黄根和黑根数目剧增,且随着淹水时间延长,烂根加重、吸收功能下降。据调查,常规籼稻和粳稻淹没4天、杂交稻淹没6天,黑根和黄根比例达100%;水稻淹没10-14天,黑根比例达90%,部分根系死亡。

  1. 叶片、分蘖、主茎和分蘖节相继死亡。受淹期间的叶片因光照不足致使叶细胞伸长导致叶片伸长,光合功能下降,光合物质合成量减少,致使叶片受限、长势变弱。受涝水稻最先死亡的是淹没在水中的叶片,受影响的心叶也会死亡,之后分蘖、主茎及分蘖节相继死亡,造成缺穴,基本苗严重下降。

  1. 生长量下降。灾后出生的水稻叶片变小,株高下降,干物质积累降低。
  2. 高位分蘖增多。存活的稻株随心叶长出分蘖,有的甚至在伸长劲节上长出分蘖。
  3. 生育期推迟,抽穗期拉长。水稻受淹后生育期推迟,受淹天数越多生育期推迟越明显。一般水淹3-5昼夜的田块,齐穗期和成熟期推迟1-2天;水淹7昼夜的田块,齐穗期和成熟期推迟2-3天,严重的可达5天以上。
  4. 产量下降。受涝稻田穂数不足,灾后出生的分蘖节位较高,穗型变小,千粒重下降,亩产量降低,产量损失严重的达80%以上。

  1. 水稻涝害程度判断

水稻被淹后是否可救的诊断方法:水退时用水轻撩稻苗,若随手而起,或轻拔秧苗即齐根拔断的,说明稻株已经死亡或即将死亡。反之,是尚有生机的表现;水退后早晨到田间检查,如稻株叶尖有吐水现象,即表示有生机,肯定未死;检查稻苗基部,以手捏之,如基部坚硬,表示仍有生机,如已变软,则已死亡;检查根部,若全部变褐则可能死亡,如果有白根发生则表明有生机,可考虑“保”。若遇天晴风燥,稻苗倒伏枯萎,表示已死,如成弓形不倒,群众称之为“驼背稻”,则仍能恢复生长。

3、水稻涝害后,加强受涝田块管理

1)灌浆后期早稻遭遇洪涝要及时排涝,争取让水稻叶尖及早露出水面,同时抓紧时间清洗叶片和及时排水,防止受淹倒伏,穗上发芽。根据苗情结合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每亩用2袋粒粒壮或磷酸二氢钾150克兑水50公斤喷雾2次,以力争大穗、增粒重、保产量。对成熟的田块,要组织机械或人力抢时收割,做到成熟一块、收获一块、脱粒晾晒一块,避免堆垛造成发芽霉烂。

2)处于分蘖期的中稻,秧苗未完全淹没的,淹水10天以内的杂交稻田块,可参照晚稻苗田的方法管理;淹水15天以内的杂交中稻,出水后主茎会枯萎死亡,淹水深度越深枯萎死亡越严重。应割除主茎,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新叶和分蘖的发生。拔节至孕穗期的中稻田块,淹水5天以上的一般不能抽穗结实,排水后可割除老茎秆,亩施尿素7-10斤,蓄留再生稻。受淹时间较长绝收的中稻,应及时改种补种。

  1. 受淹较短的晚稻秧田(5天以内),可及时排水洗苗并加强管理。高温烈日下排水不可一次排干,苗露出后应保留适当水层;阴雨天则应将水一次排干。在水退至露出苗尖时,用竹竿来回晃动洗去秧苗茎叶上的泥沙,或顺着退水方向泼水洗苗。退水恢复生机后立即喷施植物促进剂及少量速效化肥加速植株恢复生长,促进秧苗早分蘖,培育多蘖壮秧。晚稻秧苗损毁较多的地方要积极组织调剂秧苗,若秧苗不足,要及时翻耕整田,采用早稻品种“翻秋”直播。晚稻秧苗受损较轻的可适当稀插及农户间相互调剂匀苗、异地借苗,采取底肥重施、蘖肥面施,促进早分蘖、多分蘖、早够苗,适当调整晒田时间,在确保晚稻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发足苗,增加有效穗。

  1. 绝收水稻田块及时进行“早稻翻秋”。只要7月20日前能排水露田的,可采取“早稻翻秋”补种。“早稻翻秋”一般缩短生育期天数20%,且直播比移栽缩短3-5天,陈种比新种早熟2-3天。针对今年的灾害特点,一是要选好相应的翻秋品种,宜选用108天以内的中早熟早稻品种,采用隔年陈种;二是选好种植方式。宜采取浸种破胸后直播,改撒播为点播或条播,亩苗28-30万,提高播种质量和安全生产系数。退水腾田迟的,可选用育苗移栽方式翻秋。采用旱育秧,秧龄15天以内,亩插2.5-3.0万穴,基本苗10-12万;三是加强管理。针对翻秋水稻营养生长期短、有效分蘖期短、幼穗分化早的特点,氮肥用量控制在正季的60%,采取“重底攻头”法促进早发快发、争蘖争穗。水分干干湿湿、防止断水过早,并注意防好病虫害。

4、水稻涝害后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灾后田间湿度大,病虫基数高,植株抗性下降,非常有利于多种病虫发生为害。为尽快恢复农业生产,避免出现“灾后灾”,水稻主要防治对象有“三虫三病”,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同时,暴雨过后,淹水时间过长的田块,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等非常发细菌性病害有可能暴发,也要注意进行防控。

要及时排水,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能力,同时加强田间监测,对发病田块要及时施药防治,细菌性基腐病防治药剂可选用20%噻菌铜悬浮剂、2%春雷霉素等对足量水喷雾;白叶枯病见病田块可选用25%叶枯灵可湿性粉剂加24%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兑足量水喷雾。细菌性条斑病见病田块可选用25%叶枯灵可湿性粉剂或50%氯溴异氰尿酸等兑足量水喷雾。施药时可加入有机硅等增效剂,每隔5-7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药后4小时内遇雨要在雨停后及时进行补施。

5、抓好改种

一是因地制宜,宜水则水,宜旱则旱。二是作物品种的生育期要尽量短。三是科学用种,尤其要严把播种期、播种量,尽量直播、早播,提高种植密度,播期越迟则密度越大。四是有利于田间管理。五是参照当地既往的成功经验,做到适期成熟,不影响后茬作物。可选用生育期短的玉米、绿豆、红苕、荞麦等秋杂粮品种或萝卜等蔬菜品种改种。

水稻遭受洪涝灾害后,第一要务是抓紧时间抢排积水,使水稻植株尽快露出水面,然后判断水稻植株是否能恢复生理机能,能恢复的则依照技术方案进行抢救,不能恢复的则因地制宜地补种或改种,相信人类的智慧可以战胜天灾。

关注种业江湖:

为您带来更多栽培技术、增产经验及病虫害防治方法!

一起交流、共同探讨水稻良种+良法+良技配套经验!!

(微信扫一扫,关注种业江湖视频号)

(保存图片,打开抖音扫一扫,关注种业江湖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