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种类

1、桃粉大尾蚜

别名:桃粉蚜、桃大尾蚜、桃粉大蚜、桃粉绿蚜、梅蚜。在全国大部分的桃产区均有发生。主要危害桃、李、山楂、梨、梅、杏、樱桃及禾本科植物等。成、若蚜群一般集中在新梢和叶背刺吸汁液,被害叶片失绿并向叶背对合纵卷,卷叶内积有白色蜡粉,危害严重时叶片脱落,嫩梢干枯。排泄蜜露常致煤污病发生。

发生规律

年发生10-20代,江西南昌20多代,北京10余代,生活周期类型属侨迁式,以卵在桃等冬寄主的芽腋,裂缝,裂缝及短枝叉处越冬,冬寄主萌芽时孵化,群集于嫩梢、叶背为害繁殖。5-6月间繁殖最盛为害严重,大量产生有翅胎生雌蚜,迁飞到夏寄主(禾木科等植物)上为害繁殖,10-11月产生有翅蚜,返回冬寄主上为害繁殖,产生有性蚜交尾产卵越冬。

2、李短尾蚜

别名:李圆尾蚜。属同翅目,蚜科,短尾蚜属。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苏、浙江、四川、辽宁等地。主要危害瓜叶菊、金盏菊、西蕃莲、松果菊、天人菊、桃、李、山杏、杏梅、兰绒球等多种果树。成虫、若虫集中在嫩梢、叶上吮吸汁液,严重时嫩叶畸形卷缩、嫩梢顶端弯曲,致使幼枝节间缩短,花芽生长受阻,并影响开花结实。植株受该虫危害后降低了观赏性与果实商品性。

发生规律

年发生多代,在江浙一带1年发生10多代,以卵在梅、李等木本植物上越冬。翌年4月中旬卵孵化,集中在植物的嫩梢、嫩叶上繁殖危害。5—6月产生有翅胎生蚜,迁往金盏菊上为害。以孤雌胎生方式繁殖,直到10月中旬再回越冬寄主上,产生两性蚜,交尾产卵越冬。

3、夹竹桃蚜

又名夹竹桃黄蚜。属同翅目,蚜科。主要危夹竹桃、黄花夹竹桃,以成、若蚜群集于嫩叶、嫩梢上吸食汁液,常盖满10-15cm的嫩梢,致使叶片卷缩,花苗生长不良,严重时影响新梢生长,造成叶片僵化及茎、叶枯死、花形变小或开花不正常。分泌的蜜露常粘盖叶面,尤以幼叶受害为重。同时诱发煤污病的发生,严重阻碍了植株的正常发育。

发生规律

年发生约10多代。常以成若蚜在顶梢、嫩叶及芽腋隙缝处越冬。第二年4月上、中旬开始缓慢活动,并在原处繁殖扩大危。全年均可见到此虫为害,但尤以5-6月间蚜虫发生数量最大,为繁殖盛期。夏季高温,虫量明显减少,9~10月有一个新的繁殖为害高峰。11月后虫量减少,进入越冬期。

4、桔蚜

别名:小桔蚜,为同翅目蚜科声蚜属。主要寄主有柑桔、桃、梨等植物。常群聚在寄主枝稍、嫩芽、嫩叶或嫩茎上危害。

发生规律

年发生10~20代。以卵越冬,翌年3月孵化为害。春末夏初、秋季两个繁殖期气候干旱可能会大量爆发,当主要寄主食料不足时,有翅蚜就会飞到其他植物上取食为害。11月后有性蚜产卵越冬。

5、栾多态毛蚜

别名:栾树蚜虫,为同翅目毛蚜科多态毛蚜属。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东等地。主要危害栾、黄山梨、日本七叶树、五角枫、椿树和石楠等树木。以成虫和若虫为害嫩梢、嫩芽、嫩叶,主要刺入植物的茎、叶及幼嫩部位,吮吸汁液,使叶片蜷缩变形,干枯死亡、枝叶生长停滞,严重时嫩枝布满虫体,影响枝条生长,造成树势衰弱,甚至死亡。

发生规律

栾多态毛蚜1年数代,环境温度适宜时,5~7d可完成一代。以卵在幼树芽苞附近、树皮伤疤、裂缝处越冬。早春芽苞开裂时干母雌虫为害幼树枝条及叶背面,造成卷叶,是全年的主要危期。4月下旬至6月上旬有翅蚜大量发生,5月中旬大量发生滞育型若蚜,分散在叶背的叶缘危。9-10月滞育型若蚜开始发育,10月雌雄交尾后交卵。

防治方法

(1)土壤处理:可在春季用2%噻虫嗪颗粒剂、或2%吡虫啉颗粒剂,每亩用2公斤左右,撒施在果树周围,与土壤拌均匀,有效期可达80天以上,防治蚜虫效果十分突出。

(2)灌根处理:在蚜虫发生初期,可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1000倍液,浇灌果树根部周围,通过根部吸收,达到防治蚜虫的目的,持效期可达50天以上。

(3)喷雾防治:在蚜虫发生初期,可选用50%烯啶虫胺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