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 袁枚(清)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作为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袁枚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他被世人熟知,多因他的风流韵事。如果要评选清代最骚的知识分子是谁?当然是袁枚,袁子才一贯以“好色、好吃、好诗”的名士派头行走江湖,亦正亦邪,亦方亦圆,也交权贵,也纳后学,一口气活到81岁,最终葬于小仓山。袁枚一生风流,小妾成群,两个陶姬、方聪娘、陆姬、金姬……还有不计其数的女弟子。且精于美食,现在我们熟知袁枚,多是因为他的《随园食单》。在吃之一事上,袁枚一向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收集天下美食名点,编辑成册,即为《随园食单》,此书堪称吃货之圣经。袁子才诗文俱佳,他的一首《苔》因为CCTV《经典咏流传》而走红,下面无斋主人将对这首诗作一个简析。
这首诗之所以能够一夜走红,一方面是因为这首诗朗朗上口,易读易诵且意味深长,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经典咏流传中经典传唱人的故事非常贴合诗意,赋予了这首诗新的生命。
苔藓这样低微的生命,寄生于阴暗的角落,无人问津,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意愿,并不会因为所处的环境之恶劣而失去勇气和斗志,这才是生命的意义。
所谓“白日不到处”,太阳都照射不到的地方,如此阴郁,如此不适宜成长的地方,可是苔藓却长出小小的像米粒一样的花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和生机。青春从何处而来?恰自来这三字用的最妙,说出这青春是苔藓自己努力创造出来的,是苔藓的活力和勇气,使得它克服环境的不利,让自己也焕发青春的光采。
是的,就在我们不注意的地方,苔也会开花的,虽然它的花如米粒般细小,但难道小的就不是花吗?只要能够把自己的生机绽放,便是生命的胜利。所以,也学牡丹开,既是自谦的说法,但也未尝不是苔的骄傲呢。苔花如此微小,自然不能跟国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到悉心栽培才长得如此娇艳,而苔花却是靠自己的奋斗和勇气,争得和牡丹花一样开放的权利。这种精神才是这首诗最值得称道的地方。这世道并非仅为少数精英而存在的,再低微的生命,却也有开放的价值,也值得骄傲。
这首诗被乡村老师梁俊和山里的孩子们传唱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用质朴的歌声,感动了无数人。梁老师想要通过《苔》这首诗,告诉这群山里的孩子们,虽然生活中有很大压力,虽然生存环境很差,但我们依然可以绽放,不能自甘沉沦,应当学习苔花,给自己希望和勇气,让自己的生命展现出光芒。
为什么这样一首短短的小诗,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精炼的修辞,却让人久久难忘?因为它是写给你我,写给绽放在天地之间的每一个平凡又尊贵的生命。让万千平凡的人感同身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