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喜湿耐涝,忌干旱,多生长在小溪边、沟渠边或者树林的湿地里。

鱼腥草,三白草科蕺菜属,多年生草本,茎高尺余,扁圆柱形,有纵棱数条,节明显,茎上部直立,常呈紫红色,下部匍匐,节上轮生小根,质脆,易折断。全株有腥臭味,故得名。

叶互生,薄纸质,有腺点,背面尤甚,叶片卷折皱缩,展平后呈心形;叶梢渐尖,全缘;叶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叶背灰绿色或灰棕色;叶柄细长,基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

夏季开花,无花被,排成与叶对生的穗状花序,总苞片四片,生于总花梗之顶,圆形或倒卵形,顶端钝圆,白色;花小而密,花瓣状,黄棕色,雄蕊长于子房,花丝长为花药的三倍,下部与子房合生,雌蕊由三个合生心皮组成。

蒴果近球形,顶端开裂,有宿存花柱。种子多数,卵形。

鱼腥草药食皆宜,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乃治肺痈之要药。味辛性寒凉,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健胃消食。现代药理实验表明,其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作用。

鱼腥草,就是三白草科植物蕺菜,也叫菹菜。两千多年前,人们就把它当作野菜佐食,传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就率众觅蕺菜而食之;现在,西南地区还种植鱼腥草,野生或种植的鱼腥草是大众餐桌上身价倍增的“大路野菜”,或凉拌,或煮汤,或煎炒。

鱼腥草,又叫折耳根,近水喜湿,又多年生,故根系发达,人们就用它的根泡制咸菜,我在早市上偶尔见到,美其名曰金条,很受欢迎呢。

人有七情六欲,味有酸甜苦辣咸,各人有各人的喜好,有人爱吃酸的,有人爱吃辣的,但多数人不喜欢腥味的,那种沤(淤)泥一样的味道,但是正像缺吃少穿的年代,人们用羊油炒菜也不讨厌那股膻味而觉得很香一样,鱼腥味也是一种享受,跟吃鱼一样的道理,何况现在的佐料丰富极了,不仅改变其原味,还能调配出各自喜欢的风味,所以,喜欢吃鱼腥草就不无道理了,何况还养生保健呢。

鱼腥草,选择了适合的生存环境,自然就朝气蓬勃,花朵直挺,犹如生命的脉动,昂扬奋发,注定了不会平平淡淡。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