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基本信息

“花卉生产技术”课程是高职高专园林园艺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高职院校园艺技术、园林工程技术、风景园林技术等专业的专业课程,总计64学时,其中理论、实践教学各32学时,主要面向低年级学生开设。

“花卉生产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以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特点及技术技能需求为依据,设置花卉识别、花卉生产、花卉养护、花卉应用和花卉经营5大模块,花卉繁殖技术、花卉栽培新技术等11个项目,花卉杆插繁殖技术、花卉花期调控技术等50余个典型工作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从事园林花卉及苗木生产与应用的技能,并为考取"园林绿地养护专项技能”“园林花卉生产专项技能”等职业资格证书提供支撑。

相关思政元素:吃苦耐劳、创新创业能力、画龙点睛、爱国情怀、团队协作、劳动意识、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全局观念、严谨求实、敬业精神、职业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责任担当、工匠精神、爱岗敬业

二、课程思政设计总体思路

“花卉生产技术”课程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结合高职园林专业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就业岗位特点及其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需求,不断改革课堂教学形式、充实完善教学内容和德育功能,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使学生具备从事园林花卉及苗木生产与应用技能的同时,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素养、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等。

针对就业岗位对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需求,结合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将“花卉生产技术”教学内容重构为花卉识别、花卉生产、花卉养护、花卉应用和花卉经营5大模块11个项目50余个典型工作任务,每个典型工作任务中有意识地融入花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道德与素养、创新创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以及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工匠精神等课程思政元素,实现润物细无声之育人目的。

三、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主要手段和方法

“花卉生产技术”课程实践性强,对学生积极参与生产实践有较高的要求。为确保教学质量,本课程主要采取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的项目式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

为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的,在教学设计之初,即将每个花卉生产项目分解为若干个教学任务,在确保专业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在每个教学任务中有机融入课程思政育人元素。如在花卉分类与识别板块中,围绕我国十大传统名花,穿插梅花的“凌霜傲雪”、菊花的“独立冰霜”、兰花的“从容优雅”、荷花的“清新脱俗”精神;在“小型山水盆景制作”任务的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充分融入育人元素,包括盆景的立意要有创新意识、选材要有协调统一的全局意识、山石加工布局要有精心细致的工匠意识、绿色植物及配件的点缀要有画龙点睛意识、山水盆景的后期养护要有精心呵护的敬业精神等。

教学实施过程中,技能培养与思政育人并重,尤其是思政元素的选择要结合知识与技能、实习实训的方式等灵活把握,要有温度、有灵性,确保能和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并存。思政元素的植入也要恰如其分,不可生搬硬套、无病呻吟,避免引起学生反感。

四、实施效果评价

学生评价:通过思政化教学改革与实践,学生们一致认为在课堂上能够获取以“花卉”为中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在花卉的生产实践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到花草树木生长发育的不易、一作一品的来之不易,以及教学、实践过程中,团队协作、创新创业、严谨求实、爱岗敬业等意识的重要性。

学校评价:经过课程思政化教学改革与实践,课程的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活跃、实践教学内容更加富有吸引力,课程的吸引力显著增强,师生的职业技能提升、工匠精神、爱国情怀等都得到明显增强。

社会评价:合作企业认为,经过课程思政化改革与实践,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责任担当和爱岗敬业意识等都有明显提升,能更快融入团队。

五、实施特色亮点

1.育人教学生产一体化

本课程以“讲授—学习—生产”一体化为目标,不断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完成知识教育向专业技能教育转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灌输工匠精神、敬业精神、创新创业意识,不断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发现、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育人、教学、生产实习一体化,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课堂内外有机衔接,焕发课堂生机

本课程在依托校园草花生产实习基地、校园绿化养护管理平台,积极开展项目式教学工作的基础上,还积极开发课堂外的花卉生产实践项目,要求学生积极在生活环境中,如寝室、实训场地等开展种花种草活动、组合盆栽制作、盆花栽培管理、花卉苗木繁殖等活动。并对每项活动认真参与,日常认真观察、仔细记载,对每个作品精心养护,在经历一个完整的生长(养护)周期后进行集中检查、交流、评比。

针对教学活动中生产出来的作品,鼓励学生将之推向跳蚤市场、创客中心面向市场销售,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创新创业意识等,让课堂更加有生机与活力,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课堂教学育人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