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有个广西小伙伴,是公认的“食材富人”。

什么鸡鸭鱼肉、蔬果调料,还有一些市面上不太好买的香草,比如大芫荽、柠檬叶,她都能搞到。

主打一个人无她有,人有她优,一问东西哪儿来的,就说是自家后山种的

托她的福,我们最近又见识到另一种小众香草。

喏,就是这簇绿叶子,她爸爸直接寄来一大箱

——

蛤蒌叶


蛤蒌叶,又名假蒌马蹄蒌,多见于两广和海南。


生命力很顽强,山林水边、屋前屋后,凡是湿润阴凉的地方,都能随手薅到。


形状有点像桑叶,但没有锯齿,表面有层油膜,摸起来滑润厚实。


它属于胡椒科植物,带点淡淡胡椒辛香,更多的是一股沁凉的野性芳香,味道上能媲美紫苏。



《人生一串3》曾介绍过蛤蒌叶,是老南宁烧烤中除紫苏外的经典味型。

“它的味道,像刚下过雨的树林,会让你的舌头,有点凉快。”

如此清新飒爽的风味,能解一切荤腻,大家还会用它来包粽子、蒸肉饼、炒田螺……



我留了一袋蛤篓叶,还剩好多,就在群里喊大家来认领。


10秒之后,前台围了一群小脑袋,在那叽叽喳喳,讨论蛤篓叶的吃法。

海南同事说他们那有道经典的“捞叶煎蛋”,就是把蛤篓叶切细碎,跟蛋液一拌一煎,香气窜天!

湛江同事格外激动,一直给我们安利蛤篓饭


说是比鸭仔饭还好吃,不配菜都能连干三碗,做法也特简单,蛤篓叶切碎炒一炒,再焖饭就成。


焖饭谁不会呀,这份安利卖出去了,蛤篓叶瞬间被瓜分一空,哈哈。



去湛江本地吃鸭仔饭,若是店里有蛤篓饭,那就是家很地道的店了。


虽不及鸭汤饭名声在外,但蛤篓饭香气清新,油而不腻,是刻在当地人味蕾上的记忆。


又因为蛤篓谐音“合老”,有“合到老”之意,它在湛江的婚庆酒席上也颇为吃香。



湛江同事老家在雷州的乡下,蛤篓叶易得,他妈妈也经常做这个饭。


蛤篓叶切碎,用猪油炒炒,再跟水、米一起放进电饭煲,饭熟了屋里屋外都飘香。


要是他妈妈有空,还会多做一步,炒蛤篓叶的时候把生米也加进去一起炒,那焖完就更香更油润。



家里炒蛤篓叶用猪油居多,外面鸭仔饭店就地取材用鸭油、鸡油,别有滋味。


总之一定得用荤油,才能压住蛤篓叶的青草气,充分吊出奇香、鲜味。



蛤篓叶、荤油到位,这饭已经得了100分。


还有10分的附加分,就交给配料,加点腊肠、虾米之类,提鲜增味一绝。



生米若是提前炒过,吸水度就会降低,下锅的水可以少放一些。


油香也会吸附得更加透彻,米粒出落得油润而不油腻,软硬度也正好。



湛江同事讲,蛤篓饭在他们老家,还是女性产后调理必吃的月子餐。


蛤篓叶性味温辛,有祛风散寒滋阴补血的功效,对月子期宝妈特别友好。


哪怕抛开功效,蛤篓饭香气沁人心脾,产后胃口不佳,也能单就着米饭吃下几碗。



哈哈,不过因为好吃,蛤篓饭已经很日常了。


即使身在广州,偶尔也能在湛江外卖里,尝到这一口来自400公里外的美味哩~




- 蛤蒌饭 -


[ 食材 ]

蛤蒌叶10-15片 广式腊肠1根 虾米15g 大米400g 盐1/2小勺

猪油1大勺 生抽1小勺


1大勺=1 table spoon=15ml

1小勺=1 tea spoon=5ml


[ 食谱 ]


1.蛤蝼叶洗干净,切碎备用,虾米洗净后用温水泡20分钟切碎,腊肠切丁



2.热锅下猪油,把蛤蒌叶炒出香味,倒入泡好的大米翻炒1-2分钟,盛出备用



3.腊肠下锅煸出油分,加虾米、盐,生抽翻炒均匀



4.所有食材放入电饭锅中搅拌均匀,加一小碗水,比平时煮饭的水量少一点,按下煮饭键就可以了



米饭经过蛤蒌叶的层层浸染,挟裹着细碎的腊肠、虾米在舌尖上大放异彩。


随着咀嚼的加深,一边是蛤蒌暗香浮动,一边是米饭筋道油润。


两种糅合在一起,实在是“妙哉妙哉”!



灵机一动,用捞叶煎蛋裹着蛤蒌饭一起吃,美味1+1,直接升级。


清新中泛着咸香,吃起来丝毫不觉得腻味,本菜三碗的DNA又一次被撬动了。


来自碳水的快乐,永远这么朴实无华,却永远这么对人胃口~


每认识一种,在当地很流行、却不为外人所知的食材,我都会很兴奋。


它常常是一种当地人“身份”的象征,认识它,就是在认识那片它生长的土地,那里的地理、人文。


我想,广西、海南还有湛江的朋友们,在谈及蛤篓叶的时候,一定有种“大家都是自己人”的感觉。


你们也快来分享自己家乡的小众食材吧,没准也能在评论区找到自己人~

来源:菜菜美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