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籍摘要

1.《全国中草药汇编》:“凤仙花甘,温。有小毒。活血通经,祛风止痛,外用解毒。用于闭经,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风湿性关节炎,痈疖疔疮,蛇咬伤,手癣。”

2.《滇南本草》:“凤仙花性寒,味苦。治小儿脓耳。”

3.《本草纲目》:“凤仙花甘,温,无毒。活血消积。治蛇伤,腰胁引痛。”

4.《本草求原》:“凤仙花治偏废。”

5.《天宝本草》:“凤仙花治鼻血不止。”

7.《西藏常用中草药》:“凤仙花通经活血,利尿。治经闭腹痛,产后瘀血不尽,下死胎,小便不利,疔毒痈疽。”

8.《本草汇言》:“凤仙花,活血气,利筋脉之药也。李氏方治腰胁引痛不可忍,因瘀血为患者宜用之。”

9.《得配本草》:“凤仙花甘,温。活血,消积。治腰胁引痛不可忍。”

10.《中华本草》:“凤仙花味甘;苦;性微温祛风除湿;活血止痛;解毒杀虫。主风湿肢体痿废;腰胁疼痛;妇女闭腹痛;产后瘀血未尽;跌打损伤;骨折;痈疽疮毒;毒蛇咬伤;白带;鹅掌风;灰指甲。”

11.《本草分经》:“凤仙花甘温而滑,活血消积治蛇伤。根叶苦甘辛,散血软坚,治杖扑肿痛鸡鱼骨哽及误吞铜钱。”


12.《药性切用》:“凤仙花微苦微温,性急通窍,催生堕胎,透骨损齿,与玉簪根同功。花∶甘滑,活血,能消积聚。根叶∶苦甘微辛,散血通经,涂打扑肿痛。”

13.《中药大辞典》:“凤仙花甘微苦,温。祛风,活血,消肿,止痛。治风湿偏废,腰胁疼痛,妇女经闭腹痛,产后瘀血未尽,跌打损伤,痈疽,疔疮,鹅掌风,灰指甲。”

二、现代研究:

1.成分:花含各种花色甙,由此分得矢车菊素)、飞燕草素(、蹄纹天竺素、锦葵花素。又含山柰酚、槲皮素),以及一种萘醌成分(可能是指甲花醌)。

2.药理:

①对癣菌作用:凤仙花的鲜花汁,对红色表皮癣菌,堇色毛癣菌及腹股沟表皮癣菌,专夫曼高尔夫表皮癣菌均有抑制作用。

②对细菌抑制作用:本品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和痢疾也有不同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