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真正接触盆栽花卉的时候,就会发现种个小草都会问题多多,而叶子、根茎变黄则是新手们常常遇到的,他们总是原因归结为干旱,也因此“误杀”了可爱的盆栽小花们。
盆栽花卉变黄主要有四大症状(也有别的原因,后面会提到),根据盆栽花卉的营养和环境状况来判断它们的病因,才能对症下药,四大症状分别为:水黄、旱黄、肥黄和缺肥黄。
案例分析:
朋友送的一盆君子兰,养了两个月发现叶子发黄,见下图。
处理办法:如果不准备换土,取出花后把土分批用微波炉打热消毒杀菌,晾干后备用。
花店买托布津药粉,按量水化浸泡花根半个小时。
取出花后不要当即入盆,要把跟部放阳光下晒到发白——大约两三个小时吧,然后入盆。
入盆后不要当天浇水,隔一天再浇水,一个星期不要见太阳!
秋季,初冬,春季要隔段时间就适度施肥。要记着买气根专用肥。不要使用那些小塑料袋里装的很廉价的所谓的君子兰肥料!多是化肥!不好!
案例二:
买了两个星期的康乃馨,就换了盆下面施了肥料,可是过了几天发现那盆红的下面的叶子开始发黄,慢慢地叶子尖端有的从叶子中间开始变焦,但是长势还好还长新芽。
错误操作:刚买的盆栽植物不能施肥!
盆栽康乃馨,应选内径较大的高筒盆,盆底先施足含钾、钙、氮、磷的基肥。移植后,晴天每天浇水一次,保持盆土潮润。
康乃馨既怕水涝,也不耐干旱。生长期间每隔半个月交替施1次稀尿素水、骨粉或酱渣肥料。
康乃馨不宜施浓肥,每天保证光照6-8小时。盛夏避免烈日曝晒。盆土忌积水,否则易烂根。
1水黄病因和解决方案水黄通常是盆内水分过多,或是积水长久没有蒸发,导致植物的根部发黄,甚至腐烂,外部表现为新长出来的嫩芽发黑无光泽,看起来像是卷缩起来的摸样。
另外,水盆不渗水、不通水都易造成水黄,而手贱经常浇水就不用多说了。
解决方案:控制浇水的频率,使用松土工具帮助土壤进行水分蒸发,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购买一个通水的花盆和实用易渗水的土壤。2旱黄病因和医治比较常见的是长期没有浇水会导致植物的叶子和根部发黄,另外土壤堆积过满,或是不渗水的土壤也会导致水分无法正常供给植物。
表现为新长出的嫩芽颜色正常,但是老叶子就开始发黄,甚至掉落。
医治方法:增加浇水的频率,取出盆内过多的土壤,浇水是注意看水分的渗透,多松松土,最后的绝招就是更换易渗水的土壤。3肥黄原因和治疗方案顾名思义就是施肥过多引起新长出来的叶子非常肥厚,而且不会舒展开,那些老的叶子就纷纷掉落。
可以看出不仅人不经大补,植物也是一样的。
治疗方案:停止施肥,通过多浇水让肥料的养分流失,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盆内种上一些叶子多的蔬菜种子,让它们抢走并消化过多的养分。4缺肥黄原因和处理方法长期不更换土壤是引起缺肥黄最常见的病因,还有就是盆子过小,土壤的养分不足以供给植物。
处理方法:及时并适当施肥,一到两年就更换一次土壤。当然像那种用一个小杯子养几朵向日葵的话,那就必须更换更大的花盆了,毕竟植物也想要一个更大的家是吧。
5、虫黄:
花卉在栽培过程中,受害虫的侵害,尤其是一些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如蚜虫、军配虫、白蚧、红蜘蛛等,这类害虫吸食植物的汁液,花卉北害后悔出现斑点、变黄、皱缩、卷曲等现象。
对策:发现害虫,对症喷药。对于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可用10%呲虫啉可湿性粉剂加水3000倍喷雾防治。
6、光黄:
一些喜荫蔽怕强光的花卉,如广东万年青、龟背竹、花叶芋等,如果讲这些喜荫蔽花卉放在阳光下曝晒,叶片很快就会变黄。
在北方地区栽培南方原产的花卉,即使是喜阳花卉,也不能同北方的喜阳花卉相提并论,所以盆栽花卉夏季在露天摆放,中午前后日照最强烈时,应适当的遮荫。
7、碱黄:
盆土逐碱化,而栽种喜酸性土壤的南方花卉,如茶花、杜鹃、米兰、栀子、含笑、八仙花、龙船花等,最易发生黄化。
其原因是偏碱土壤使花卉细胞的原生质溶解,影响花卉对养分的吸收。
对策:要改变土壤碱性,盆栽时盆土需选用腐叶土,并用硫磺粉、硫酸铝、硫酸亚铁或浇灌矾肥水(用黑矾与豆饼、猪粪等配制)或施用腐肥(用青嫩草加水配制)等办法降低PH值。
8、病黄:
盆栽花卉经常出现一些病害,如兰花炭疽病、菊花斑枯病、锈病、翠菊枯萎病等,既影响花卉植物的正常生长,又影响观赏价值。
必须经常注意观察花卉的叶片和茎秆,一旦发现病害,要及时喷药防治。
9、药黄:
由于治虫防病,喷施药剂不当或浓度过大而引起的药害,使叶片发黄脱落。
对策:使用农药必须谨慎,一旦出现药害,应尽快用清水冲洗。
10、寒黄:(冻伤)
气温在0℃以上,但低于花卉生长的下线温度时,引起生理活动的障碍,细胞原生质的生命力降低,根的吸收能力衰退,便出现嫩枝和叶片发黄萎蔫。
如热带的喜温花卉蝴蝶兰、万带兰、变叶木、观音莲、花叶万年青等,最低温为12℃,当气温降到3℃-5℃时,就会造成寒害。
对策:注意防寒,对于室外越冬的植物,罩上薄膜,中午掀开通风。
结语
养花就像是生活一样,多看和多做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让花儿成长,有更多想法和问题的小伙伴们欢迎踊跃提问。
关注微信公众号:养花交流(yanghuajiaoliu),一起来养花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