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墩子
青海玉树”藏文译音含义为“遗址”。过去,由于这里海拔高,植物少,人们也称其为“树贵如玉”的地方。
在这个充满灵气的地方,领略姹紫嫣红的玉树草原,欣赏粗犷繁盛的藏族歌舞声,仰视圣洁高远的皑皑雪山,在宛若星光的酥油灯边尽享“人参果”的美味。
人参果藏语音译为蕨麻,除了“人参果”人们又称其为 “长寿果”,系高原蔷薇科野生植物,广布青海各地,以玉树地区所产为上品。
玉树从东南到西北按高山峡谷、高山山地、低山宽谷、丘状山原4级依次排列,形成山高、沟深、滩大、谷宽的地貌。
玉树境内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扎曲河)发源地,因此有“江河源头”之谓。因地势高,气候严寒,形成了“无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别”的气候状况。
高原面均被高寒草甸和草原所占据,依次发育为高山草甸土、高寒草原土、高寒荒漠土。草地土壤潜在养分高,物理属性较好,但速效养分不足,缺磷少氮钾,却适宜“人参果”生长 。
“人参果”生长在高海拔的河岸、路边、山坡草地及天然草甸上,产地遍布玉树 。它春季发芽,夏季长出众多紫红色的须茎,匍匐在地面,伸向四方,节外生根,犹如蛛网。
每当夏季,草原上就铺满了“人参果”的植株, 平展展的千里草原,“人参果”象刚刚睡醒的婴儿,睁开了明亮的双眸,人们便开始了采挖。
潮腾腾的沃土中,一串串“人参果”的根,象无数微型的红薯,红鲜鲜,它的根富肉质,呈块形,水灵灵,分外可爱 。
春夏季采蕨麻嫩苗或幼嫩茎、叶,洗净用沸水焯一下,再用冷水浸泡去涩味,可炒食。每年秋季或早春挖其块根,煮粥,味道香甜可口,营养丰富。
玉树蕨麻有体圆肉肥,颗粒饱满,色泽红亮,产量较高的特点。果实近圆形或先端凹、纺锤形、大小不一;表面棕褐色,有纵皱纹。
质地坚硬而脆的蕨麻,断面平坦,类白色,有黄白相间的同心环纹,粉呈灰白色,淀粉粒多,为天然绿色食品。
高原蕨麻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健胃补脾、生津止渴、益气补血的功能,故藏医称其为卓老沙僧。
适用于腹泻、脾虚、病后贫血、痔疮出血、营养不良、脾肾阳虚等病症。长期食用,有滋补作用,自古以来就是藏区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与药物 。
蕨麻作为藏区一种普遍物产自然也被纳入了日常的饮食作料。当地人喜欢用来制作的蕨麻八宝,蕨麻酸奶,蕨麻枸杞红枣粥,不仅美味,也慰藉着每一个劳作勤恳热爱生活的高原人的心。
甘醇、酸甜和凝固在膏体表面上的淡黄色奶脂使得老酸奶成为了青海的代名词,配上颗粒饱满略微带甜的 “人参果”,绝非流水线上的添加产品可以媲美,滋味厚重但亦轻盈,口感丰富,饱腹满腹。
异曲同工的“人参果”酥油拌饭虽没有酸奶的醇厚润泽舌尖味蕾,但酥油特殊的香气同样会让人食欲大增。它既是饭后甜点,亦可餐前开胃,也可作为主食大快朵颐。
“人参果”米饭有其独特的吃法,首先要将米饭在碗中盛为高耸的“山峰”状,然后在米饭上放“人参果”,浇融化的酥油、白砂糖或红糖。
蒸熟的米饭和“人参果”散发出谷物的香气,慢悠悠地将顶端的白糖融化,宛如流动的奶油,四周散落的黄色糖霜配上棕红色的“人参果”,可口鲜妍,踏实丰盛,亦像高山落雪,别具诗意。
当地人常用蕨麻来做八宝饭、粥、糕点。煮熟后拌以酥油、糖、糌粑、曲拉等为藏族节日必备食品。也用“人参果”煮“图巴”。待其冷却后,打成团块,即成馈赠亲友的藏点。
蕨麻还有“抗癌之王”的美誉,因其富含多种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如:硒、铁、钙、锌等元素对激活人体细胞,增强人体免疫力起着重要决定作用。
天空依然那么澄澈蔚蓝,洁白的云朵,低垂在空中,俯瞰着大地,远山近谷,苍翠欲滴,一切都保持着原始的风貌。
玉树人开发的“人参果”罐头、“人参果”粥罐头、“人参果”粉、“人参果”糕点、“人参果”月饼、“人参果”酒、“人参果”冷饮等,绵延着远古的梦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