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下珠,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半日以上光照环境,不耐寒,耐高温,耐干旱瘠薄,怕积水,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黄砂壤土生长良好;通常生于旱地、荒地、山地路旁、林缘,分布于我国华北、黑龙江、辽宁、陕西、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台湾、香港等省区。

叶下珠,又叫阴阳草、珍珠草、珠仔草、假油树等,因其花后结扁球形蒴果,位于叶腋一侧,偏向叶后而得名叶下珠;学名为Phyllanthus urinaria Linn.;为金尾虎目叶下珠科叶下珠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度10-60公分,茎通常直立,基部多分枝,枝条倾斜后上升,并且有翅状纵棱。

单叶互生,叶片纸质,通常在侧枝上排成两列,因叶柄扭转看起来像羽状复叶状,叶片长圆形或倒卵形,长4-10毫米,顶端钝圆,背面灰绿色,侧脉每边4-5条,明显;叶柄非常短,托叶卵状披针形。

花小,单性,雌雄同株;雄花:2-4朵簇生叶腋,一般仅上面1朵开花,下面的很小,花梗长0.5毫米左右,基部有1-2小苞片,萼片6个,倒卵形,顶端钝,雄蕊3个,花丝基部合生成柱状,无花瓣,花盘腺体6个,与萼片互生;雌花:单生于小枝中下部叶腋,花梗长0.5毫米,萼片6个,卵状披针形,长1毫米左右,边缘膜质,黄白色,花盘圆盘状,边缘全缘,子房卵状,花柱分离,顶端2裂,裂片弯卷。4-6月开花。

蒴果圆球形,直径1-2毫米,成熟后红色,有宿存的花柱和萼片,开裂后轴柱宿存,种子长1.2毫米,橙黄色。7-11月果实成熟。

叶下珠的带根全草药用,其味微苦,性凉,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明目、消积作用;主要含有黄酮类、鞣质类、有机酸类、木脂素类、香豆素类多糖等有效成分。具体可查阅专门的医学资料。

叶下珠是一种常见杂草,生长在农田边农作物有危害。但它的形状美观,可盆栽观赏用。

部分图片引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