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古代笑话,里面有一篇《蹲鸱》,说的是唐代宰相张九龄知道户外侍郎萧炅不学无术,于是有意戏谑他,让人给萧炅送了一些芋头,附信里故意把芋头称作“蹲鸱”。萧炅回信说:“损芋拜嘉,惟蹲鸱未至耳。然仆家多怪,亦不愿见此恶鸟也。”张九龄把萧炅的回信给客人们看,满坐大笑。萧炅这是把“蹲鸱”真的当作蹲着的猫头鹰了。
鸱,指猫头鹰一类的鸟。蹲鸱,难道不是蹲着的猫头鹰吗?我奇怪的是芋头跟蹲着的猫头鹰有什么关系。临武也有芋头的,不知道跟笑话里的芋头是不是同一种。查了下网络,芋头灰褐色的外皮,带些毛须,去掉上面的芋杆,放在地上,古人觉得它跟蹲在地上的猫头鹰很像,于是称之为蹲鸱。临武的芋头叫香芋,个头很大,确实有人头那么大个,好像叫芋头也没错。芋大如头称芋头,芋置于地似蹲鸱。
蹲鸱,最早记载于《史记·货殖列传》,说是秦灭六国后,迁赵国卓氏到四川去,卓氏听说汶山那地方有蹲鸱,不会饿死人,想迁到那去。
芋,甲骨文就有这个字了,本义叶子大,地下块茎呈椭圆形,可供食用的草本植物,因为地下茎大,吓到人了,所以叫它芋。《史记·项羽本纪》也记载荒年时,士兵吃芋头当军粮。我想,古时候信息交流不畅,又没有实物对比,对于同一种东西,各地叫法不一,所以产生了蹲鸱的称谓。
临武的香芋闻名全国,从贝溪村陈桂成算起,上规模种植历史有50年了。作为“全国农村优秀人才”、“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陈桂成贡献了“临武香芋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和“香芋冬季防冻保鲜贮存技术”。这两项技术把贝溪村打造成了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辐射带动作用更不用说了,临武何处不种芋。
芋头的吃法很多,比如扣肉里面的夹层,焖甜肉里的块芋,粉蒸排骨里的打底,这些都是传统吃法;还有香芋片、香芋丸、香芋糕,这些是近来新的吃法;还有一些其他的炒香芋丝、酱烧香芋、香芋焖饭等等,诶,说不完啊。
还有一个跟香芋有关的事,就是捡小芋头。香芋采收后,会留下一些乒乓球大小的小芋头。它淀粉量少,水分多,肉色洁白,很适合蒸着剥皮吃,特别软糯细腻。所以,有时候能看到成群结队的人蹲在芋头田里捡,一朝捡几十斤都算少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