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撰文 林海伦
今年春节假期的天气并不理想,因此我正好利用这种特殊的天气去象山的海边转悠。既可以眺望广阔浩渺的大海,又能寻找一些生长在海边的耐盐碱的滨海植物。
据新近出版的《宁波植物研究》一书介绍,宁波共有各种野生滨海植物147种,包括较多的盐生或耐盐碱的沙生植物种类,约占宁波全部野生植物种类的6.7%,象山县是宁波海滨植物分布最为集中的县域,共有141种。因此,在宁波要想见识滨海植物,象山县的海边自然是个首选之地。
多数滨海植物只出现在海边环境中,另有一些滨海植物也可以出现在远离大海的环境中,比如换锦花多数喜欢生长在海边,但也可以生长在四明山区宁波丹霞的崖壁上。
滨海植物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能耐盐碱,而有一些只能生长在有高盐环境的海边,比如滨海珍珠菜、碱蓬和珊瑚菜等,它们似乎对盐碱环境十分依恋,因此在自然界这一类植物只能在海边被找到。在海边山菅是种很常见的草本,但在四明山上这种草本是无法遇见的。
象山半边山的蛟龙沙滩是个非常适合各种盐生植物生长的海边环境。这儿的沙滩具有很深的腹地,沙滩上游区域很大面积是不会被海水淹没的,大片的盐碱沙地内生长着许多种类的沙生耐盐碱草本或灌木。
正月初三那天,我冒雨在南田岛上考察,意外遇见一种生长在岩缝中开花的蔷薇科小灌木。开始我认不出它是什么种类,花期与梅花相同,花形也很像梅花。后来在另一个分布点遇见开花株时猛然想起这不就是郁李吗?回家后鉴定为毛柱郁李,这是种典型的滨海植物种类,特点是其花柱基部具有稀疏的柔毛。毛柱郁李正常的花期应该在3月份,我看到的是少数花期提早的花朵。毛柱郁李目前只在象山有发现。
另一种比较罕见的滨海植物是我在象山涂茨镇海边发现的岩大戟。那是1月9日的那个雨天,我沿着退潮时的潮间带拍摄彩色石头,突然看到有一种大戟属的植物从岩缝中长出,鲜嫩而翠绿的枝叶非常抢眼。
我可以肯定这种草本是我从未见过的,后来经过李根有教授的确认是岩大戟(又名大狼毒)。据《宁波滨海植物》一书对岩大戟的记载,曾在积谷山和铜头岛有发现记录,但在象山的大陆岸线上则是我首次发现,岩大戟无疑是种宁波珍稀植物种类。
我在蛟龙沙滩的沙地上发现成片生长的换锦花嫩苗,它们多数刚刚从地下的鳞茎中抽生出带状的叶片,似乎有种春回大地时的气息,少数植株的叶片已经于去年秋天长成。附近的山坡林下换锦花也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象山县各地的换锦花数量之多可以用成千上万来形容,让人很难与其作为珍稀植物的名号相联系。
我在蛟龙沙滩的岸线上寻找着当下正值花期的毛瑞香,因为这种植物多数出现在滨海附近的环境中。开始时一直没有线索,最后将要上岸时果然在一片树林下看到几棵满树花朵盛开的毛瑞香,当我靠近时花朵芳香袭人,这是种属于早春开花的木本种类。在四明山区我从未见过毛瑞香,它们在北仑、象山和舟山海岛上的海边山坡中则是比较常见的。
芙蓉菊是种半灌木菊科植物,它们属于宁波珍稀植物种类。芙蓉菊似乎十分喜欢有盐碱的环境,同时更加喜爱生长在迎风坡的外海的崖壁上,如果在内海岸线能见到它们是件难以理解的事情。
薜荔是十分常见的常绿木质藤本植物,其隐头花序呈梨形。爱玉子是薜荔的一个变种,其隐头花序呈长椭圆形,头部钝尖,并有白色斑点,仅见于宁波的海边环境中,多数爱玉子的果实已经成熟脱落,但也有正在开花的隐头花序。
单叶蔓荆是马鞭草科的落叶灌木,茎匍匐生长,它们只偏爱海边的沙地环境,常连片形成大规模的群落。我在象山许多沙地环境中看到过它们的身影,其果实是传统中药材蔓荆子。
在蛟龙沙滩的沙地中我看到一些典型的耐盐碱植物:番杏,又名法国菠菜,偏爱生长在滨海的沙地中,看上去明显是种多肉植物种类。
海滨香豌豆(又名海滨山黧豆),也是种典型的耐盐碱植物种类,在蛟龙沙滩成片出现,但目前没有看到有开花的植株。
蓝花子是萝卜的一个变种,花瓣呈倒卵形,其主根不为肉质肥大,是海边十分常见的杂草种类。
我在象山的海边多次看到一种柳叶菜科的外来植物,经鉴定原来它们叫“曲序月见草”,原产北美,目前已大片出现在沙地中。
我发现北美过来的植物种类普遍具有很强的侵入性。臭名昭著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其它的种类如美洲紫菀、小飞蓬、费城飞蓬、豚草、弗吉尼亚须芒草,它们个个身怀绝技,一旦登陆,往往要霸占一大片领地。
阔片乌蕨是种蕨类植物,似乎对海边环境情有独钟,常成片出现。
厚叶石斑木(蔷薇科),仅见于滨海环境的礁岩上,果实已成熟。
普陀狗哇花多生长在礁岩上,秋天的开花株一直开到春天时,花期有点长。
滨柃是种喜欢盐碱环境的特殊灌木种类,时常与山菅相伴生。
象山的海边是认识各种滨海植物的理想之地,但海边环境不比普通的山地,尤其是礁岩环境地形复杂,对于不很熟悉野外经验的朋友不要轻易涉足这种危险的生境,只要在沙地上看看耐盐碱的种类即可。
林海伦 2022年2月17日
-----the end--------
作者简介:林海伦,宁波市药品检验所主任中药师,30多年来一直关注研究宁波的乡土动植物资源,发现过大量珍稀物种,并长期致力于科普宣传工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