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有很多农民朋友向农技小背篓询问一个问题:田间作物叶片上经常出现大量近似圆形、中间发白凹陷、四周黄褐的小白点或小白斑是怎么回事儿?这些小白点/小白斑是不是一种什么作物病害?作物叶片上为什么出现这么多小白点/小白斑?作物上的这种小白点/小白斑应该怎样去防治?

对于上面提到的这些问题,过去农技小背篓只告知询问的农民朋友说“这是一种作物生产过程中经常普遍发生的真菌性病害”、“作物叶片上的小白点/小白斑是一种名叫白斑病的叶部病害”,并没有给大家全面具体的介绍过这种病害的发病原因、发病时间、发病规律、发病特征,也没有给大家深入介绍过这种病害的综合防治方法。

因为这种叶片长白点、长白斑的情况发生得非常普遍,它在各类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比如说辣椒、黄瓜、番茄、丝瓜、白菜、萝卜、油菜、甘蓝、生姜等瓜果蔬菜作物,再比如说柑橘、苹果等各类果树作物),而且这种病害如果防治不当会造成作物叶片上密密麻麻长满星星点点的小白点/小白斑,严重时会造成叶片破裂穿孔、黄枯脱落(田间干燥时)或者造成叶片发霉变黑坏死(田间潮湿时),这种病害发病特别严重时会造成整棵作物上叶片全部脱落而死。

除此之外呢,很多农民朋友并不知道应该如何去正确有效地防治这种叶片白点病害。所以呢,今天农技小背篓就专门给大家讲一讲叶片长白点、长白斑的病害防治知识——作物白斑病真菌性病害(也叫白星病、白点病、斑点病、叶斑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一、作物白斑病的典型发病症状

(一)作物白斑病的症状表现与诊断方法

大家在平时种地田间管理过程中,虽然作物叶片变白有可能是发生了肥害、药害、高温气害等问题,但只要发现作物叶片上分散产生了近圆形的褐色或白色的小病斑、小白点,并且病斑的中间凹陷、病斑四周是褐色,同时病斑刚出现是发黄的水浸状或油浸状,那么农技小背篓提醒大家:你家作物上可能发生的就是真菌性的白斑病。

作物上的白斑病以侵染危害作物叶片为主,也可以侵染危害作物的茎秆,但不会危害作物的花朵和果实。白斑病这种病害的发病率特别高、发病范围特别广,而且在作物的苗期和成长期、生长前期和生长中后期的各个阶段都会发病。

作物白斑病在发病初期时,叶片正面上会零星出现很多大小在1-3毫米的退绿性黄褐色的小斑点,此时病斑大多呈水浸状,严重时整个叶片上星星点点、密密麻麻的都是小病斑。

作物白斑病在发病中后期时,随着病害的扩散和加重,叶片正面的这些小斑点的数量会不断地密密麻麻增多,并且小病斑也会慢慢的扩大融合成较大(5-8毫米)的不规则圆形或近圆形病斑,此时病斑中间灰白凹陷,整个病斑看起来中间白或灰白色、边缘深褐色,并且病斑上还经常出现很多凸起的小黑点(这是病菌孢子)。与此同时,叶片背面也会先出现带有霉层的黄褐色病斑。

作物白斑病在空气潮湿和空气干燥的环境下会表现出不同的发病症状,在田间空气湿度大环境下,受害叶片的背面病斑出会出现淡灰色霉层,在田间空气干燥的情况下,受害叶片上的病斑中间会变薄、变脆且出现透明、破裂、穿孔、脱落的现象。

作物白斑病在发病后期或病斑数量非常多时,会造成作物上的叶片大量干枯掉落,甚至会导致整个作物苗株上的叶片全部掉落而只剩下光秃的枝条。

(二)作物白斑病与作物白粉病、霜霉病的症状区分

作物上的白斑病与作物上的白粉病、霜霉病虽然都属于高湿性真菌性病害,但这三种病害在发病症状有很大的混淆性,大家一定要分清了,千万不要搞混了。

①白斑病,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容易发生,叶片正面有白色病斑,叶面背面有淡灰色霉层。

②白粉病,在低温高湿环境下容易发生,叶片正面和叶面背面都会产生白色的霉粉。

③霜霉病,在低温高湿环境下容易发生,叶片正面有黄褐色病斑但没有白色霉层,叶片背面有白色霉层。

二、作物白斑病的发病规律与发病原因

第一点:白斑病属于高温高湿性的真菌性病害,虽然温度高、湿度的环境下最容易爆发病害。虽然白斑病在10-30度的温度环境中都可以发病,但最有利于病菌快速繁殖扩散快速爆发病害的温度是22-28度左右、相对湿度是85-95%左右。

第二点:白斑病属于在作物整个生长阶段都可以发病的病害类型,但作物的苗期和结果期是最容易发病,每年发病高峰期主要集中在5-9月份之间,尤其是温暖多雨的季节和天气最容易导致病害大面积爆发流行。

第三点:白斑病的病菌可以在作物残体、种子、杂草、土壤中越冬,在春季到秋季温湿度适宜的情况下就开始分生孢子进行传播病害,它可以通过雨水溅射、田间浇水、空气流动、播种、移栽、农事劳动等方式对全田作物进行反复侵染发病,病菌侵染到作物体内后,一般7-10天后就可以表现出发病症状。

第四点:白斑病发病率高、发病情况重、发病时间早的几种情况,包括①高温多雨的季节;②阴雨闷热的天气;③多雨、多雾、多露水、光照不足、昼夜温差大的天气和地块;④连年重茬种植地、土壤板结透水性差、地势低洼积水地、经常浇灌大水、田间排水不畅、田间杂草丛生的地块;⑤种植密度大、枝叶生长过旺过密、田间透风透光性差、苗株长势弱差、根系生长发育不良的地块;⑥大量使用化肥(尤其是尿素等氮肥)、腐熟农家肥和有机肥使用不足的地块。

三、作物白斑病的综合防治技巧

(一)农业预防措施

做好种植模式的优化(控制病菌传播源头)。选择使用抗病能力强的品种,进行高垄覆膜种植、保持合理密植,但一定要避免种植密度过大;瓜果蔬菜避免长期连茬种植,其他容易发生白斑病的作物也不要与瓜果蔬菜进行接茬种植,发病严重的地块最好与禾本科粮食作物实行2-3年的轮茬种植模式,有条件的最好与水稻进行水旱轮作。

做好播种前做好种子的消毒杀菌处理(灭杀种子表面残留病菌)。播种前可以先使用55度的温水连续浸拌烫种15-20分钟进行杀菌,或者按照种子总重量的0.2%使用多菌灵、福美双等杀菌剂进行拌种,然后再进行播种。

做好移栽定植时的杀菌防病管理(根部以菌克菌)。对于直接购买幼苗进行移栽定植的地块,建议购买使用脱毒苗,在移栽定植时建议使用微生物菌剂(如哈茨木霉菌液)进行蘸根或灌根。

做好种植地的清洁管理(减少田间病菌数量)。在作物播种前和收获后,应当及时把田间的秸秆杂草、残株枯叶、病枝病叶等进行彻底清理,然后集中转运到田外进行深埋或焚烧处理,然后对土壤进行20-30公分的深翻晾晒,如果有需要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药物消毒处理。

做好种植地选择(降低病害发生率)。选择地势较高、排水条件较好的地块种植,种瓜种菜一定不要选土壤粘性大、地势低洼积水的地块。

做好作物水肥管理(增强抗性、减少病害)。在施肥方面,尽量多施腐熟农家肥或优质商品有机肥,适当增加钾磷肥和微生物菌肥的用量、严格控制氮肥的用量,生长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含钙、含硼、含镁的叶面肥,以此健壮作物的长势和增强作物的抗病能力。在浇水方面,灵活浇水保持田间土壤润而不涝,不要经常浇灌大水,每次下大雨后24小时内要及时把地面残留的积水都排出田外。

做好温室大棚内通风换气排湿管理(预防高湿诱发病害)。温室大棚种植的瓜果蔬菜,在天气较好、外界温度不是很低、并且能保证棚室内蔬菜生长正常温度的情况下,不论是晴天还是阴天都要尽量进行通风排湿,尤其在对温室大棚蔬菜进行浇水后,一定要适当延长通风排湿的时间,促使棚内高湿的空气尽快排放出去,以防温室大棚内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的状态而诱发作物发生病害。

(二)化学药物治理措施

防治作物上的白斑病,一方面大家要全面做好上述7点农业预防措施预防病害以外另一方面大家一定要加强作物生长期的病害检查,当发现作物叶片表面出现白斑病小点以后,抓住发病初期立即喷打杀菌剂去灭杀病菌、控制病害、防治病害继续扩散蔓延。

②防治药物及用量浓度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单剂和配方

400倍的50%琥珀酸铜,400倍的30%氧氯化铜,500倍的3%多抗霉素,500倍的64%杀毒矾,600倍的75%百菌清,600倍的70%代森锰锌,700倍的50%甲基硫菌灵,800倍的80%丙森锌,1000倍的50%甲基托布津,1000倍的25%啶氧菌酯,1000倍的43%戊唑醇,1000倍的50%异菌脲,1000倍的77%可杀得(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铜),1500倍的25%溴菌腈,1500倍的25%吡唑醚菌酯,1000-15002500倍的10%苯醚甲环唑,5000倍的50%嘧菌酯,1000倍50%腐霉利+600倍75%百菌清,800倍50%甲基硫菌灵+800倍70%代森锰锌,1000倍25%啶氧菌酯+800倍70%代森锰锌等防治真菌病害的药物及药物配方进行防治,其他诸如武夷霉素、络氨铜、氟硅唑、百菌清·苯醚甲环唑、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多抗霉素+乙蒜素+异菌脲等药物也可以用来防治作物上的白斑病。

③打药防治病害时要注意以下三点:A打药防治作物白斑病时,一般需要根据病害发生轻重情况连续打2-3次,每隔7-10天喷打一次。B一定要打足水、打均匀、打全面,如果有需要的话还可以在打药时搭配磷酸二氢钾和氨基酸叶面肥一起喷施。C在秋冬通风不畅的温室大棚防治病害时,建议不要直接喷施药液(容易加大棚内湿度加重病害),而是建议大家使用烟熏剂、粉尘剂类的杀菌剂进行防治,比如说使用百菌清烟剂进行封闭熏棚等。

点击上方“关注”农技小背篓 每日了解更多实用的农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