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是湖南在线发布新澳门2024正版资料免费公开:一句话得罪乌克兰?卢沙野鹰派发言是对是错?中国外交史两次失误的相关内容

#走进博物馆#

一句话得罪乌克兰?卢沙野鹰派发言是对是错?中国外交史两次失误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此前,随着一档法国电视节目的播出,中国驻法大使卢沙野发表的一番言论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给欧洲各国带来了强烈震动。

在谈到有关克里米亚地区归属权的问题时,面对主持人的追问,中国驻法大使卢沙野随后发表的言论一时间点燃了东欧诸国的舆论,却在与其相邻的俄罗斯国内受到了热烈欢迎。

同一番话为何会产生如此两极化的舆论趋势?卢沙野究竟说了什么,如同一颗深水炸弹,在国际上掀起轩然大波?

然而在我国数十年的外交史上,类似这样引起舆论风波的发言表态却并不是第一次

驻外大使豪言壮语,东欧诸国一片震动

1964年出生的卢沙野,在担任我国驻法大使之前,还曾担任驻加拿大全权大使、外交部非洲司司长,是我国外交部门的中坚力量。

在法国一档以俄乌战争和克里米亚归属问题为主题的电视节目中,当记者问卢沙野克里米亚的归属问题时,激怒了卢沙野。从而发表了令人咂舌的言论。他在克里米亚是否归属乌克兰的问题上做出了回答。

他表示,“克里米亚原本就属于俄罗斯”,甚至对已经独立多年,本为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一众国家的主权国家地位表示怀疑。

乍看之下,似乎很难理解为何卢沙野的言论会引起欧洲国家的震动,在舆论上造成的极大影响,为了更全面深入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国际法的角度切入分析。

上世纪的苏联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在国际政治舞台,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各个加盟国与苏联都有着非常紧密的政治经济联系,

但并不是所有的加盟国都进行了协议的签署,也就是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而这也正是卢沙野大使看法的根据。

长久以来,克里米亚地区一直是争议不断的是非之地,俄方认为其是俄罗斯不可分割的领土,是构成俄罗斯历史重要的部分。

而在前苏联时期,克里米亚却一直处于乌克兰的统治下,这也是乌克兰始终坚持克里米亚属于己方的主要原因。

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爆发,俄罗斯如愿以偿将克里米亚划入了自己的版图,但同时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克里米亚这片区域究竟该归谁管的问题上,俄罗斯和乌克兰长久以来吵个不停,不论是从历史还是法律的层面,这都是个极其复杂的棘手问题,国际社会对此的看法却是大部分站在了乌克兰一方。

联合国大会曾通过决议,对于俄罗斯不遵守国际法,强行吞并克里米亚的蛮横行径,予以强烈谴责,并呼吁俄罗斯以国际和平大局为主,尊重历史尊重国际法,向乌克兰归还克里米亚的控制权。

在这样的国际局势之下,卢沙野作为中国在法国的驻外代表大使,发表的一番带有支持俄罗斯的言论才会引起欧洲各国震动,反而在俄罗斯人民中极受欢迎。

面对扑面而来的国际舆论,中国驻法大使馆第一时间在官方网站上发布声明,表示卢沙野大使在电视节目上的言论并不代表政策宣示,中国在相关问题上的立场从未发生改变。

和过去长久的韬光养晦时期不同,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外交要与以前有着明显不同,不仅不能一直被动防御,还要赢得外交方面的主动权。

在俄乌问题上,中方的立场一贯是坚定、明确的,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方始终愿意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国际社会为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做出贡献。

早在上世纪末,苏联解体后没多久,我国政府便和曾经隶属苏联的各个同盟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多年来一直秉持着着友好和平共同发展的原则,中方对和平的坚持,从那时起便未曾改变。

卢沙野虽作为中方驻法大使,但在电视节目中发表的言论,是他个人观点的表达,并不能任何层面代表中方的态度,各方不应该对此过度解读。

卢沙野的言论结结实实戳到了包括乌克兰在内,以及波罗的海三国的痛处,几个国家政府在第一时间找到我国派驻当地的大使,表达了强烈的抗议。

然而俄罗斯人民却对此言论表示“我们感谢卢大使的诚实和客观”,在他们看来中方驻法大使的此番言论,是在国际反俄人员的头上浇了一大盆冷水。

目前,随着国际舆论逐渐发酵,我国外交部也在第一时间及时正式表态,卢沙野的言论仅代表个人,并不代表中国政府的态度,中国政府友好共同发展的和平立场从未有过变化。

中国外交官不要怕惹争议

关于克里米亚归属以及俄乌之间的矛盾,这是个本质上便极其复杂的问题,国际政治不是非黑即白,面对这个当今社会的敏感问题,我们要更加理性客观地去看待,不然难免会引起更多不必要的猜测和争议。

中国始终将维持国际社会的和平稳定当做肩上的重任,只有互相尊重、平等和谐才能够构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发展,在这一点上,中国会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共同促进国际社会的和平发展。

卢沙野作为中国驻法大使,他的这一番言论不仅引起了全球热议,同时也将“言论自由”这一话题拉到了人们的视野之中。

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观之一,言论自由应该得到尊重,但作为外交官,言论自由并不代表就可以想说什么说什么,因为他们代表的是背后祖国的态度,肩上担负的是国家政策的指向。

因为作为驻外大使,外交官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观点,而是背后整个国家的脸面和声誉,每一个意见的发表都会引起外界对自己国家立场的猜测。

值得一提的是,由言论自由还引出诸多问题,比如作为国家外交官在发表言论的时候,如果受到了别国造成的政治干预和施加压力,这是否涉及到了侵犯言论自由?

对此,国内的媒体人有着不同的声音,著名媒体人胡锡进就表示,中国的外交官应该直面舆论压力,敢于发声。

近年来,我国外交在国际上受到了一系列的打击和挑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日益强硬的态度和各种政策限制,不断打压着我国发展。

作为万里挑一的中国外交官,敏捷的思维和精彩的辩论技巧是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外交官更应该直面挑战,坚定立场,将代表国家的观点准确无误地传达出去。

日益复杂的国际格局在霸权主义明里暗里的操控之下,各种危机和不公日益频发,中国在官方场合不断重申和平共处的坚定立场,国际地位的提升让我国话语权日益加重,是维护国际社会和平的中坚力量。

然而在上世纪,我国外交史上还曾发生过一件比这次事件更加严重外交乌龙事件。

五十年前的乌龙事件

1973年5月,此时饱受病痛折磨的周总理却在国务会议上大发雷霆,他严厉如铁的话语,字字重击:“雅典事件的主角姓周,真是周门不行!”

是什么让一直温润如玉的周总理如此震怒?而周总理口中的雅典事件又发生了什么?

事件倒回到不久前的1973年5月7日,我国驻希腊大使馆收到了捷克斯洛伐克大使馆的邀请,大使周伯萍受邀前往,参加他们的国庆招待会。

老家安徽的周伯萍,是一位真正的老革命战士,曾经在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中为革命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还曾参加过我党组建的干部培训班。

1972年是周伯萍人生中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他成为了我国与希腊建交后的第一任中国驻希腊大使。

收到捷克斯洛伐克大使馆发来的邀请函后,周伯萍立刻动身前往,新中国成立后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保持的十分良好,作为大使周伯萍自然要赴约。

意外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周伯萍身边负责翻译的工作人员由于学艺不精,误将邀请人的署名“科威克”翻译成了“科威特”。

此时的周伯萍在一天的身心俱疲之下也没有仔细检查邀请函,竟直接命令司机将车开往当地的科威特大使馆。

屋漏偏逢连夜雨,周伯萍身边的司机由于不认识到科威特大使馆的路,迷迷糊糊之中竟然将几人带到了当地的以色列大使馆。

下车之后的周伯萍与大使馆门口迎接的工作人员热情握手寒暄,这一幕被门口的记者拍了下来。

此时的周柏林完全没有注意到,门口旗杆上飘扬着的以色列国旗。

千差万错之下,那面以色列国旗让这次的乌龙事件给我国政府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因为此时的以色列还未得到中方的承认,两国也尚未建交。

身为中国大使的周伯萍却在这个时候出现在了以色列大使馆,还与工作人员亲切握手交谈,在被记者报道后,立刻引起了国际舆论的轩然大波。

“中国大使出访以色列大使馆,中国对以色列态度发生巨大转变”,诸如此类的新闻稿在第二天立刻霸占了全世界各大报刊的头版头条。

在看到报纸后幡然醒悟的周伯萍懊恼不已,身边的翻译官也意识到自己犯下了不可原谅的错误,他们意识到因为自己的失误,将会给国家和政府带来多么棘手的麻烦。

面对《纽约时报》刊登中国庆祝以色列国庆的新闻稿,周伯萍宛如一大盆冷水猛然浇在了头上,心如死灰,因为作为外交官的他明白,此次的乌龙事件丢的是国家的脸面。

此时的中国正处于对外建交的关键时期,周伯萍此番的乌龙事件,让当时中方国际上的政治盟友和中东地区许多反以色列国家,对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和不信任。

周伯萍很快就等到了组织上发出的召回命令,在国务院召开的会议上,拖着病体的周总理脸上再也不见往日的温和,语气严厉地对周伯萍闹出的乌龙事件提出了严肃批评,甚至说出了“周门不幸”此等分量的话语。

最终周伯萍还是有惊无险地度过了这次难关,在经过外交部门领导的讨论后认定,周伯萍身为驻外大使,犯下的错误极其严重,但念在其时候良好的认错态度和及时做出了有效的补救措施,最终被免于处分,调其回国。

事件的最终,周伯萍的检讨和外交部的处理报告送到了毛主席面前,这位胸襟宽广的伟大领袖在深思熟虑之后,这次雅典事件被定性为工作失误,周伯萍也再次回到了希腊大使馆主持相关工作。

外交官担负的是国家的脸面,在异国他乡,翻译的工作是重中之重,没有在事前做好万全的准备和研究,一旦闹出了诸如此类的乌龙,丢脸的是背后的祖国。

结语

中国地处亚洲东部,周边有着大量邻国,在今天变幻莫测的国际格局下,任何风吹草动都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风险,而我国作为当今世界举足轻重的大国之一,高明有效的外交手段是最重要的助力。

一直以来在对外关系方面,我国的政策偏向于韬光养晦,但在某些问题上,近年来已逐渐转变为主动出击,力图打破西方国家的压迫和限制。

外交官是国家的门面,在异国他乡代表的是我们国家的形象和脸面,在数十年的外交历史上,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过人的胆色,在外交“战场”上保卫着我国的外交安全。

作为一国使者的外交官,他们的肩上担负着祖国美好的愿景,在建立友好和平发展的外交关系的同时,还要在面对质疑和诽谤时勇敢出击,以铿锵有力的词句维护我国的大国形象,给予最有力最真实的反击,捍卫中国和平外交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