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濒危珍稀植物:银缕梅的鉴赏与保护
花木君
对喜欢花卉盆景的朋友们来说,银缕梅相对陌生,而金缕梅的名字可能比较熟悉,金缕梅是一个较大的科,全世界27属约140种,我国有17属75种16变种,其中不少株型优美,花色鲜艳,是景观绿植和制作盆景的优质素材,比如金缕梅、红花檵木、中华蚊母、红花荷等等。
银缕梅是上世纪50年代末发现、1992年定名的金缕梅科新属种,同属有两种和1变种,分别为原产里海南岸的波斯银缕梅(Parrotiapersica)和瓦内萨波斯银缕梅(ParrotiaPersica'Vanessa')。
银缕梅的发现和命名有着曲折过程,早在1935年9月,南京中山植物园的植物学家沈隽,在江苏宜兴芙蓉寺石灰岩山地采集到这种植物标本,后因战乱,标本被尘封在实验室里。1954年,原中山植物研究所单人骅教授清理标本时,认为这个树种是金缕梅科种群中的一员,与日本的金缕梅相似,但又不能确认。1960年,植物分类学家张宏达先生根据标本,定名为金缕梅科金缕梅属小叶金缕梅,使得这一重大的科学发现陷入误区。1992年,邓懋彬教授在实地考察发现了7株植株,并观察开花形态等特征,最终确定为金缕梅科新种属:银缕梅属,名字最后订正为小叶银缕梅(ParrotiasubaequaLis)(《植物分类学报》1998年)。
银缕梅的发现,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具备金缕梅科所有各亚科和各族的地区,而且银缕梅和裸子植物银杏、水杉一样,是被子植物最古老的物种,为远古孑遗植物,有着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对地球环境和物种演变有着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1999年,银缕梅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珍稀濒危植物树种,被予以重点保护,下面我们就看看其形态特征。
银缕梅(ParrotiasubaequaLis),曾名小叶金缕梅,俗称葫芦树、木鱼树,属于金缕梅科、银缕梅属落叶乔木。植株可高达10余米,树干扭曲,凹凸不平,树皮呈不规则薄片状剥落;树干和叶片上常有大型坚硬虫瘿;裸芽,被褐色绒毛;单叶互生;纸质,阔倒卵形,先端钝,基部圆形、截形或微心形,边缘中部以上有钝锯齿,两面及叶柄均有星状毛;头状花序腋生或顶生,花小,两性,先叶开放,无花瓣,雄蕊具细长下垂花丝;蒴果近圆形,密被星状毛。种子纺锤形,有光泽。花期3月-4月,果期9-10月。
银缕梅树王
迄今为止,银缕梅被发现分布在江苏(宜兴、常州、溧阳)、安徽(金寨、绩溪、歙县)、浙江安吉、河南商城等地的狭窄地域,仅有有少量野生植株。目前发现最大的一株银缕梅,位于安徽清凉峰脚下海拔653米处,株高14米,胸围达2.95米,冠幅8米,树龄超过800年(如图)。
银缕梅濒临灭绝主要原因有六点:①开花周期长。银缕梅每2~5年开花一次。②花期短。银缕梅花期只有10天左右,影响正常授粉。③雌雄花异熟,传粉受精受阻。银缕梅属于典型的雌雄异熟型,雄蕊迟熟5~9天,造成授粉不易。④病虫害较多,银缕梅常见虫瘿,制约生长和开花结果。⑤小居群分散,影响种群基因交流。⑥人为砍伐。银缕梅木质坚硬细密,是制作家具的优质木材,以前产地对其认识不够,人为砍伐过多,造成野生资源破坏。
银缕梅观赏价值较高:银缕梅树姿古朴典雅,茎干苍劲健硕,枝繁叶茂,枝叶婆娑;树叶入秋由绿变黄、由泛红变紫,惹人喜爱;春天先花后叶,花淡绿,绿后转白,花药黄色带红,花朵先朝上,盛花后下垂,远看满树金黄一片,近观银丝缕缕,观赏效果极佳。
银缕梅另一个特点是,虫瘿奇特。其树干和大枝上经常被扁蚜类寄生,被危害的韧皮部受刺激而形成硕大、木质化的虫瘿,摘下来像个“木鱼”,其上有成虫的羽化孔,仿佛是木鱼的眼睛,干燥后敲起来,有清脆的响声。因此银缕梅还被俗称为木鱼树和葫芦树。
银缕梅的保护和盗采:自从1992年被命名并且1999年列入国家一级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后,银缕梅虽然被林业部门重点保护,可是,盗采盗掘现象仍是频频发生,由于稀缺性和观赏性促使不少人铤而走险,置法律法规于不顾,因此分布地都有发现盗采情形,对野生资源造成极大破坏。
就拿网上来说,笔者找到竟然还有银缕梅制作成的盆景(如图),这两盆银缕梅属于两个盆景园,从生长情形来看,因该不超过10年,这肯定属于盗采的,然而堂而皇之的被公之于众,有位竟然还是某市盆景协会会长,这样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情形,值得反思。
当然,我们也期待专家学者对银缕梅进行科学研究,通过人工繁殖和培育手段,扩大种群,从而让银缕梅进入千家万户,可是,不能对野生古老的银缕梅树进行挖掘,而是要从幼苗培育起,学学邻国的园林维护管理措施,而不是涸泽而渔。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019-1-22易花得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