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俗称的“金刚藤”是怎样一种植物?它和“土茯苓”有什么区别?
记得之前给大家写了一篇专门介绍“金刚藤”这种植物的文章,而后来就有不少网友说它是“土茯苓”,当地人常常会挖它来煲汤喝。
而在近日去山里移栽红薯,就在庄稼地附近有幸看到了一株土茯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挖出来,足足好几斤重。
这也让我想起了有必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土茯苓,免得再有人把它和金刚藤搞混了。
俗称“金刚藤”的植物学名叫菝葜
估计很多人认识金刚藤,也被它曾多次伤害过,却不知道它的学名。毕竟它的学名都是生僻字,很多人都不认识。
金刚藤的学名叫菝葜(bá qiā),是不是读起来有点拗口,写起来也很费劲呢?可能也是因为名字太生僻了,在民间多叫它金刚刺、金刚藤、乌鱼刺、铁菱角、马加勒、红灯果,冷饭头,铁刺苓,金刚根等。
这是在南方很常见的一种植物,如果你经常去山里干活,或者是去一些荒山里行动,就常会被一种带刺的绿色植物划破衣物,甚至肌肤也会被它划伤,而十有八九这种植物就是菝葜。
菝葜是百合科、菝葜属的多年生藤本落叶攀附植物,而菝葜属的拉丁名Smilax就有抓、勾的意思,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这种植物爱抓、划我们的衣物了。
金刚藤的根状茎粗厚,且非常的坚硬。而叶子是薄革质或者是坚纸质的,以圆形、卵形或其他形状为主。它的花期较早,一般是在早春的2-4月份开花,果实是在9-11月。
但是挂果期比较长,有时候第二年的春天里依然还能见到红色的果实稀稀拉拉挂在树上,小时候就会采摘来吃,味道也是酸酸甜甜的。
金刚藤和“土茯苓”并非同一种植物
众所周知,茯苓是一种很重要的中药材,许多爱美食的人应该都有认识,或者是听说过它的大名。茯苓主要是生长在枯死的松树根部,这是一种多孔菌科、茯苓属真菌。
而土茯苓,则是一种植物的根茎,只是因为长得很像茯苓,所以而得名“土茯苓”。在我国土茯苓和金刚藤一样也名气很大。尤其是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南方地区,土茯苓更是常用来煲汤的食材之一。
不少人也常常把土茯苓和金刚藤搞混了。其实这两者的区别还是有的,土茯苓是光叶菝葜地下的根块。而光叶菝葜虽然也是菝葜属的,但它却是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
金刚藤和土茯苓这两种植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金刚藤一般是指西南菝葜。它的叶子是椭圆形的,比较宽大。而土茯苓的叶子普遍都是柳叶状的,或者是狭卵状披针形,整体来看要细长很多。
同时,两种植物开花、结果的时间也不同。像金刚藤的开花要比土茯苓早得多,而土茯苓则是在夏季才开花,自然结果也会晚一些。当果实成熟了以后,虽然形状和大小基本无异,可是金刚藤的果实更鲜艳,而土茯苓的果实的颜色更深,普遍都是紫黑色。
还有一点也有很大的区别,那就是金刚藤在我国的分布非常广,几乎全国各地都有。可是土茯苓就主要是集中在南方地区,一般过了长江就没有土茯苓了。
当然了,既然是不同的植物,药用价值也是有区别的。无论是金刚藤还是土茯苓,都是以地下的根块来入药,并且都含有丰富的淀粉,是可以食用的。
但如果入药的话,多数是用土茯苓,而当食物吃的是金刚藤的根块,从它的俗称“冷饭头”就可以看得出来,在过去是把它当充饥粮吃的,就是因为淀粉含量很高。
由于土茯苓比金刚藤稀有,而两者长得又非常的相似,在过去就有人把金刚藤冒充土茯苓来销售。虽然两者都是可以吃的,但是药用价值还是有区别的。比如很多人都有听说过土茯苓可用于治mei 毒,而金刚藤就不可以。
金刚藤的价值有哪些?
金刚藤这种植物的价值也是非常高的,可以说浑身都是宝。在春天的时候,刚长出来的金刚藤的嫩茎叶,就是一道极品的野菜。可以焯水以后凉拌着吃,也可以用来清炒、煮汤等,美味又很有营养,甚至被称之为“山野菜之王”。
而且金刚藤的地下根块也是可以吃的,在南方也常挖它来煲汤喝,民间还称它为“祛湿之王”,就是因为它的营养丰富,煲汤喝能祛风除湿,对身体很有好处。
除此以外,金刚藤的根状茎还能提取淀粉和栲胶,因为淀粉的含量很高,它还是酿酒的天然原料之一。
在近些年它还被当成绿植栽种,就是因为它的生命力很强,耐贫瘠也耐干旱,栽种在棚架、山石旁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能观赏果实,也能赏叶子,毕竟它身上有刺,完全是可以当作绿篱种植的。
另外金刚藤的藤蔓还有一个价值,就是制作手镯或者是发簪。金刚藤的藤蔓非常的结实,表面还富有光泽,把它加工成为手镯、发簪既好看又实用,在近些年就常有人用它做成手镯等手工艺品售卖,一个的售价还不便宜。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金刚藤和土茯苓的区别了吧。金钢藤的嫩叶是野菜,而藤蔓能做手镯,地下的根块能煲汤喝入药,就连果实也能当零食吃,简直就是全身都有价值。希望大家遇到了,不要因为它的刺而伤害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