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最早出自《本经》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野生于山坡草丛中。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以条粗均匀,坚实、洁白、味苦者佳。
性味:苦辛,平
归经:归肺、胃经
注意:阴虚久嗽、气逆及咳血者忌服。
主治:开宣肺气,祛痰排脓。治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用法: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
化学成分
根含皂甙,已知其成分有远志酸,桔梗皂甙元及葡萄糖。又含菠菜甾醇、α-菠菜甾莳-β-D-葡萄糖甙、Δ7-豆甾烯醇、白桦脂醇,并含菊糖、桔梗聚糖。又从桔梗得到三个三萜烯类物质:桔梗酸A、B、及C。
花含飞燕草素-3二-咖啡酰芦丁糖-5-葡萄糖甙。
药理分析
1、祛痰与镇咳作用
桔梗所含皂甙口服时对咽喉粘膜及胃粘膜造成某种程度的刺激,反射地引起呼吸道粘膜分泌亢进,使痰液稀释,促使其排出,粗制桔梗皂甙有镇咳作用。
2、降血糖
对动物灌胃桔梗水或醇提取物200mg/kg可使血糖下降,降低的肝糖原在用药后也见恢复,且能抑制食物性血糖上升,醇提取物的作用较水提取物强。
3、抑制胃液分泌和抗溃疡作用
粗制桔梗皂甙有抑制动物胃液分泌和抗消化性溃疡作用,可防止消化性溃疡形成。
4、抗炎作用
粗桔梗皂甙有抗炎作用,但是桔梗无直接抗菌作用,其水提取物可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中性白细胞的杀菌力。提高溶菌酶的活性。
5、对循环系统影响
动物研究发现以粗制桔梗皂甙静脉注射,可见暂时性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和呼吸抑制。
对化学成分的毒理研究
桔梗皂甙有溶血作用,不能用于注射,口服后在消化道水解破坏,即无溶血作用。给小鼠皮下注射,最小致死量为770毫克/公斤。
配伍
1、治肺痈,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桔梗,甘草。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金匮要略》桔梗汤)
2、治痰嗽喘急不定:桔梗。捣罗为散,用童子小便半升,煎取四合,去滓温服。(《简要济众方》)
3、治寒实结胸,无热证者:桔梗,巴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贝母。上三味为散,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伤寒论》白散)
典籍记载
1、《本草通玄》:桔梗之用,惟其上入肺经,肺为主气之脏,故能使诸气下降,世俗泥为上升之剂不能下行,失其用矣。
2、《本草经疏》:桔梗,观其所主诸病,应是辛苦甘平,微温无毒。伤寒邪结胸胁,则痛如刀刺;邪在中焦,则腹满及肠鸣幽幽,辛散升发,苦泄甘和,则邪解而气和,诸证自退矣。其主惊恐悸气者,心脾气血不足,则现此证,诸补心药中,借其升上之力,以为舟楫胜载之用,此佐使之职也。
3、《本草崇原》:桔梗,治少阳之胁痛,上焦之胸痹,中焦之肠鸣,下焦之腹满。又惊则气上,恐则气下,悸则动中,是桔梗为气分之药,上中下皆可治也。
本内容仅供学习分享参考,因篇幅问题,不能面面俱到,还请多多指正。
中医讲究辩证治疗,一人一方,切勿自行服药,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以免贻误病情。
如果你还有其他疑问可在下方评论区评论回复。
参考文献
《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
《中药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