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duction
与纬度梯度一样,对于海拔梯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而当前的研究主要关注本地植物的分布格局。然而,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非本地植物的分布范围逐渐向上移,这可能也对本地植物群落产生影响,导致高山地区稀有和濒危的植物失去生存空间。并且,非本地植物向上移的速度在变化。那么,从宏观生态学和保护的角度对本地和非本地群落沿海拔梯度的变化格局开展探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科学问题:(1)外来物种的物种丰富度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而本土物种的物种丰富度与海拔高度呈单峰关系。(2)外来物种多样性峰的平均海拔高度和平均海拔极限均低于本土物种。(3)外来物种多样性峰的平均海拔高度与平均海拔下限和平均海拔上限有较强的相关性。(4)外来物种出现的平均海拔范围小于本土物种。
Materials and methods
Google Scholar搜索:海拔(Al)、海拔/高度、本地、非本地(外来、外来、引入、非本地)、多样性和丰富度。// 我们汇编和审查了已发表的关于植物海拔多样性梯度的研究,其中65个研究符合我们的标准,其中32个包括本地和非本地物种的数据(即两组物种都是沿着相同的海拔梯度进行抽样的)。
我们采用单峰、线性负相关、多峰(有两个或多个峰值)和无(无明确模式)对本地植物和非本地植物丰富度沿海拔的变化格局进行描述。
使用Mann-Whitney等级总和检验对本地和非本地物种在它们的海拔上限和下限以及它们的海拔范围的变化进行检验。
我们使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来检验本地和非本地物种在海拔梯度上是否表现出相同或相似的分布限制。
Results
1.非本地植物与本地植物表现出不同的海拔多样性格局。
2.非本地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升高而下降,较少的梯度呈现单峰型。
3.在所考察的平均海拔梯度上,非本地物种的丰富度在比本地物种的丰富度更低的海拔处达到峰值;非本地物种的平均分布上限,而不是分布下限低于本地物种;非本地物种的平均海拔范围也比本土物种小。
4.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显示,多样性的平均海拔峰值、海拔范围以及海拔下限和海拔上限都与发生在同一山脉的本地和非本地物种呈正相关。
5.非本地物种与本地物种的相对位置在全球各地的山脉和地区是不同的。
6.在纬度较高(>35°)的山脉上,非本地物种在纬度上的海拔多样性格局负相关比例高于单峰,但本地物种没有发现差异。北半球非本土植物的负海拔多样性格局的比例高于南半球,而本土物种的比例没有差异。最后,我们发现路边和其他采样方法对本地或非本地物种的海拔多样性格局没有影响。
7.路边采样的非本地多样性峰的平均海拔高于其他采样方法。然而,两种采样方法在非本地物种的海拔多样性格局、平均海拔上限和采样海拔范围方面没有差异。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epdf/10.1111/jbi.13145
发表评论